社團法人台灣真愛家庭協會
  • 0
  • 會員登入
    CLOSE
  • 關於真愛
  • 真愛服務
    • 回上一頁
    • 單身服務
    • 協談輔導
    • 婚姻導師學院
    • 真愛雜誌訂閱
    • 讀書會
    • 家庭心理學 Podcast
    • 訂閱制 Podcast (付費收聽)
    • 免費學習專區-【家庭心理學影片】
    • 免費學習專區-【有嬅直說 Podcast】
  • 真愛TV
  • 線上學院
  • 媒體報導
    • 回上一頁
    • 真愛雜誌
      • 回上一頁
      • 婚姻篇
      • 親子篇
      • 職場篇
      • 單身篇
      • 家庭親情篇
      • 個人成長篇
    • 活動花絮
    • 新聞報導
    • 真愛直播室
    • 真愛分享
  • 奉獻捐款
  • FB同步資訊
  • 會員登入
  • Copyright © 2017 MIRACLE
購物清單 0
前往結帳

媒體報導

  • 首頁
  • 最新消息_首頁
  • 媒體報導

當身邊有人「想輕生」…基督徒關懷者要留心的兩件事

 
我要購買
 
我要兌換
產品說明
news-details
  • 作者 天恩出版社
  •  
  •  
  •  
  • 2023/07/28 08:00
  •  

  •  

 

當身邊有人「想輕生」…基督徒關懷者要留心的兩件事

在憂鬱症已成文明病的年代,新聞時不時會報出有名人因憂鬱症自殺的消息。(圖 / shutterstock)

在憂鬱症已成文明病的年代,新聞時不時會報出有「名人因憂鬱症自殺」的消息。這些人可能過著不愁吃穿的生活、外表看來毫無異狀,但私底下,可能正經歷著重大壓力事件,亦或有著難以擺脫的心魔。不論如何,走向這樣的結局,總令人感到遺憾。

現代人要面對的生活議題,比過去更為複雜,不少人都有憂鬱傾向、或有憂鬱症的診斷。面對無望人生,有些人開始有輕生意念,甚至會向身邊親近的人傳達「想死」的心情──這個時候的我們,特別是身為基督徒的關懷者,應該要怎麼回應比較好?



具有台灣正道神學院教牧博士、美國加州豐收神學院道碩及家庭事工輔導碩士的延玲珍老師,在八月將推出的新書《人人都能輔導》裡,談及關懷助人者必備的自殺防治知識。

當一個人表達自己想死,問他愈多關於「想怎麼死」等細節問題,愈會鼓勵對方去自殺嗎?而,趕緊勸說「別想這麼多」、「想開一點」會不會更合適呢?

「假使我們更有經驗、更知道怎麼樣有效的與這樣(有自殺念頭)的人談話,就可以更有效的拉他們一把。」或許,許多選擇輕生的人,不一定要用這樣的方式走到人生終了。

我們可以做的事…

延玲珍在書中特別強調,所有的自殺行為,在最後那一刻都是衝動的。這代表,若當事者身旁可以有人評估、辨別自殺意念或自殺企圖的強烈程度,建立起支持系統輪流陪伴,便較有可能挽回憾事。

一個有心想關懷當事者的人,可具體了解當事人已做了哪些「計畫」。像是:想怎麼死?什麼時候死?延玲珍提醒,有一個關於自殺防治的迷思,那就是「問愈細節,會愈鼓勵對方去自殺」,事實並非如此。另外,更不要急著勸說「不要想那麼多」,這句話並沒有幫助。


此外,也可以幫助當事者想想,怎麼達到「小目標」。例如:你要先照顧好自己和小孩,才能面對債務問題;再來,要求當事人在一定時間內一定不會自殺。例如:你可以答應我嗎?明天我打給你,你會接我電話。

最後,可以「訂定約定」,告訴對方若下次又有自殺念頭,一定要通知親友。

應該避免的事…

關懷有自殺企圖的親友時,一定要留意講話的態度與用詞。不要給予空洞安慰(例如:這沒事啦!),或是想用教導的方式、解決問題為導向的方式來回應。


道德和倫理勸說,也不是好方法,可能使當事人的感受更糟糕。更不要評價當事人,像是:你不覺得你這樣很自私嗎?一位好母親會對孩子這麼殘忍嗎?

接觸、陪伴有自殺傾向的親友,是一件非常不容易、且充滿壓力的事情,我們終究無法為他人的生命負責,但仍然有機會及時幫助他人,找回活下去的信心。

聖經有記載自殺的例子(亞比米勒、參孫、掃羅…),在神學上卻很難解答「靈魂是否得救」的議題。哥林多前書3章16到17節明確地說:「豈不知你們是上帝的殿,上帝的靈住在你們裡頭嗎?若有人毀壞上帝的殿,上帝必要毀壞那人。」傳道書3章2到13節也描寫了世上萬物的生命歷程,「生有時,死有時;栽種有時,拔出所栽種的也有時…」

活著要面對非常多的痛苦,但那些等候的人,可以從苦難中得到生命的意義。延玲珍分享,聖經確實給了基督徒活下去的盼望──「倚靠神就能得著益處,苦難中也不會白白受苦。」


「無論多大的哀痛,都終有一天會過去…人孑然地一生走一回、也終將放下一切交託出去。在勞苦的世俗中,我們能得到的最大安慰,是終身喜樂行善,享受勞碌所得,在空虛年日中找到有意義的生活。」


延玲珍相信,若愈多基督徒能具備自殺防治的觀念,必能幫助更多人重拾盼望、找出生命意義,不一定要走向自殺的路。


上帝造萬物,各按其時成為美好,又將永生安置在世人心裡。然而上帝從始至終的作為,人不能參透。我知道世人,莫強如終身喜樂行善;並且人人吃喝,在他一切勞碌中享福,這也是上帝的恩賜。─傳道書3章2-13節
回上層

聯絡資訊

台灣真愛家庭協會
電話:(02) 8732-8019
10674 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三段288號
上班時間:
週一至週五 9:30-12:00,12:30-17:30
統一編號 : 94996113

捐款資訊

永豐銀行和平分行

 

戶名:社團法人台灣真愛家庭協會

銀行代碼:807

銀行帳號:162-001-0019171-3

 
線上捐款

社群連結

         

本站是採用全世界最先進的SSL 256bit 傳輸加密機制 
Design by WebTech 網頁設計